拜登:将对中国汽车产业“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在持续升级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的限制之后,美国政府又开始计划打压中国的汽车产业。

2月29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题为《拜登总统关于应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国家安全风险的声明》称,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以确保来自中国等关注国家的汽车在美国道路上行驶不会存在国全风险。

拜登指控称,中国使用包括不公平的做法,决心主导汽车市场的未来。“中国的政策可能会让汽车充斥我们的市场,给美国的国安全带来风险。”拜登承诺,在其的任期内,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如今,大多数汽车都是“联网”的——它们就像轮子上的智能手机。这些汽车与我们的手机、导航系统、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制造它们的公司相连。对此,拜登认为,“来自中国的联网车辆可以收集有关我们公民和基础设施的敏感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回中国。这些车辆可以远程访问或禁用。”

此外,拜登还认为,中国对美国汽车和其他在中国运营的外国汽车实施限制。于是,基于该“预设的事实”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允许中国的网联汽车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在我国(美国)运营?”

显然,美国政府接下来可能将会选择限制中国的网联汽车在美国运营。

“今天,我宣布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以确保来自中国等受关注国家的汽车在美国道路上行驶不会损害我们的国家安全。我已指示我的商务部长对采用相关国家技术的联网车辆进行调查,并采取行动应对风险。 ”拜登在声明当时表示:“作为总统,我发誓要为依赖汽车行业就业的汽车工人和中产阶级家庭做正确的事。通过这一行动和其他行动,我们将确保汽车工业的未来将由美国工人在美国创造。”

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早已落后

在该声明中,拜登一开始就吹捧称,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和汽车工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标志性的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和美国汽车工人在质量和创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事实上,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汽车销量早就被一众日系、韩系及欧洲车厂甩在身后。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排名方面,Stellantis(克莱斯勒的母公司)排名第四,通用汽车仅排在第六位,福特位居第七。

特别是在近年来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美国的特斯拉表现出众,但是拜登引以为傲的三大美国传统车企更是严重落后,前二十的榜单上都不见它们的身影。相比之下,中国的比亚迪以较大的优势稳居第一,同时还有理想、长安、激励、上汽、蔚来、零跑等众多中国车企进入了前十二榜单。

而中国车厂之所以能够在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一方面在于中国厂商在燃油车时代缺乏足够的积累,核心的技术以及市场也主要在欧美厂商手中,这也使得国内的厂商更愿意将资源投入到电动汽车领域来进行“换道超车”;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及厂商很早就开始在电动汽车方面进行了先发的布局,并积极的引进像特斯拉这样的头部电动汽车厂商来推动国内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但是,拜登却在声明当中将中国汽车产业的成功及美国汽车巨头的落后归咎于中国“通过使用不公平的做法”决心主导汽车市场的未来。岂不知,拜登自己为了选票,此前还在帮助汽车工人给予了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一记重拳”。

在2023年月,约15万名美国汽车工人与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Stellantis(克莱斯勒的母公司)这三家汽车制造商的劳资合同于当地时间9月14日到期,由于劳资双方未能达成新的合同。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12700名工人在上述三大汽车制造商位于密歇根州、密苏里州和俄亥俄州的三家工厂同时举行罢工,要求大幅涨薪并降低工作时长。这也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成立八十多年来,汽车工人首次针对上述三家汽车制造商同时举行罢工。

当时,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称,如果满足UAW关于“加薪40%和每周工作32小时”的要求,无疑推动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母公司是Stellantis)进入破产的快车道。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地时间2023年9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还前往密歇根州,与UAW的工人们站在一起,并头戴带有UAW标志的帽子,手持扩音器发表了讲话,支持对工人涨薪。

最终,这场罢工以美国汽车三巨头同意为工人平均涨薪25%而结束。然而这无疑极大增加了这三家美国汽车厂商的成本,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并未对美国车企进行额外限制

正如拜登在声明中所说的,现在大多数汽车都是“联网”的,它与我们的手机、导航系统、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制造它们的公司相连,确实可以收集有关公民和基础设施的敏感数据。

对此,为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中国网信办在2021年5月12日晚间,发布通知将针对《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该《规定》提到,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确实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同时《规定》也对数据收集进行了相应的规范。

从拜登的声明来看,这种对与网联汽车的规范不正是他所期望的吗?

需要指出的是,该《规定》的目的正是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以及国内的数据安全,规范的是整个汽车行业,并非只是针对外资车企,所以根本谈不上是“对美国汽车和其他在中国运营的外国汽车实施限制”。比如,美国的新能源车企特斯拉目前仍然是中国畅销电动汽车品牌,其销售也并未受到任何限制。

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打压早已开始

早在2022年时,美国为扶持本土电动汽车产业,颁布了一IRA法案,其中就包括限制通过大量的消费补贴来引导美国车企放弃采用中国制造的动力电池。IRA要求2023年美国电池制造占比达50%,其计算方法为减去关键原材料成本后的材料和电池价值增量(可理解成加工费)。符合标准的话,每辆车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消费补贴。

美国各州政府也相继跟进,各种补贴砸了下去,可能还可以拿到2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补贴。当然,前提条件是,核心的元器件都必须是美国制造的。

此外,美国还拿出了270亿美元的税务减免政策,对美国本土电动汽车给予了各种免税优惠条件。不过,在2023年12月1日,美国政府进一步明确《通胀削减法》细则,即从2024年开始,电动汽车若包含任何由受关注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以及2025年开始包含任何由受关注外国实体提取加工的电池关键矿物将无法获得税收抵免。根据上述细则,使用中国生产的电池组件的电动汽车将不再享有税收抵免。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公司排名中,中国的宁德时代位居第一市场份额高达37.4%;比亚迪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5.7%;中创新航排名第六,市场份额为4.7%;国轩高科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为2.4%;亿纬锂能排名第九,市场份额为2.1%;孚能科技排名第十,市场份额为1.4%。这6家中国电池制造企业合计市占率达63.7%。其中,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中企的市占率之和就已经过半,达53.1%。

显然,中国厂商在电动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领域目前依然是占据着绝对优势,这也引发了美国方面的焦虑不安。

除了在补贴和税收抵免方面做文章,以限制采用中国的动力电池之外,2024年1月20日,外媒还披露美国国会将禁止国防部从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海辰储能这6家电池制造企业采购电池,这一规定将作为2023年12月通过的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的一部分实施。

现在,从拜登的最新声明来看,美国政府接下来可能将会直接对对中国制造的网联汽车在美国的销售和运营进行限制,并且可能还会持续在“安全”问题上大做文章,甚至可能会效仿对华半导体限制政策,拉上几个汽车大国联合限制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海外的销售和运营,从而遏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所幸的是,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超过了欧洲和北美的汽车市场规模总和。同样,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根据《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市场占到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60%。美国想要单纯依靠市场来限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很困难。

更何况近年来中国本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已经发展成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本土供应链体系。相对薄弱的环节也仅剩下了部分汽车芯片环节,不过在经历了疫情期间的汽车芯片大缺货之后,国内对于关键汽车芯片的国产化和“补漏”也开始了提速,但仍需要时间。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