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半导体累积逾40年,10年内无去台化问题?

台湾半导体累积逾40年,10年内无去台化问题?-芯智讯

近日,随着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5nm晶圆厂首批机台即将进厂,并宣布在美国再新建一座3nm晶圆厂,以及环球晶圆美国半导体硅片厂正式开建,再次了引发外界担心中国台湾半导体供应链转移,以及台湾人才、技术外流的问题。

虽然此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表示,台积电全部工程师有 5 万人,外派到美国厂支援的只有 500 人,不存在人才外流的问题,“年轻人不敢出去才是问题”。而这些人才到海外历练,对台湾人才的养成有所帮助。但这并未完全打消外界的疑虑。

根据数据显示,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台湾对美国的投资金额,2018 年为 20.39 亿美元、2019 年为 3.62 亿美元、2020 年为 41.94 亿美元、2021 年为 4.77 亿美元,2022 年前 10 月则为 10.28 亿美元,合计达 80.99 亿美元,占台湾对外投资金额 538.81 亿美元的 9.66%。

相比之下,中美贸易战前五年,2013年-2017年,中国台湾对美国的投资总金额仅 20.39亿美元。也就是说,2018年-2022年的投资金额相比2013年-2017年增长297.20%之多,显示中国台湾对美国的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且 2018 年及 2020 年台湾对美国投资金额分别高达 20.39 亿美元及 41.94 亿美元,显示指标性投资个案的影响重大。

近日,一些台湾政企界相关人士以及研究机构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做好配套措施,台湾也不必害怕“供应链去台化”

CRIF中华徵信所分析认为,表面这些产业与企业供应链是进行市场布局,并预估合并营收也会成长,获利也可能增加,对企业和供应链来说好像只是换一个生产基地,并无特别之处,只是除核心技术外流外,先进科技制造也无法再为台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CRIF 认为,“供应链去台化”或许是比较夸张的说法,因为这些大型企业仍会在台湾进行投资,但是核心技术外流,确实可能造成订单在台湾,但制造与整合在美国,或者欧洲及日本,台湾产业核心价值的优势就会跟著下降,未来也将难以避免原料与加工制造两头在外的情况。

CRIF 强调,由投资、技术与创造就业三个关键因素来看,大举赴美使台湾的订单增加是加分,但核心技术保护与创造就业则是失分,从整体的经济发展考量,台湾需要全球市场,只要做好配套措施,台湾也不必害怕面对可能的“供应链去台化”,但对台湾长期经济发展,的确值得思考。

台湾半导体累积逾40年,10 年内无去台化问题

台湾国科会主委吴政忠强调,台积电赴美设厂不是“去台化”,台湾半导体产业与文化绝非花3~5年就能有此成果,而是历经 40 余年累积,他研判至少 10 年内不会有“去台化”问题。

关于半导体产业工作文化,吴政忠举例称,台湾半导体业界的工程师,不但晚上能on-call(待命),且随时能解决产线问题。这种工作训练、认知与职业道德,绝非3~5年就能去掉。

其次半导体关键技术留台。吴政忠说,台积电并不傻,还是会将重要关键技术等精髓掌握在台湾总部,且技术不是集中一个人,所以毋须担心台积电等台湾半导体业者会轻易“去台化”。

吴政忠解释称,台积电赴美设厂是5nm、3nm,5nm要2024年才有机会量产,且良率能否能与在台湾制造的一样“仍需努力”;台湾5nm在南科量产,3nm也在试量产,到国外的是“N-1”,关键技术并没有要出走。

第三,关于人才是否外流,吴政忠表示,目前说台积电会派500名工程师赴美,以维持好未来美国厂每月2万片的产能,但台积电台湾有5万多名工程师,占比不高。

吴政忠指出,因万物联网持续发展,半导体将是相关产业的核心,全世界对半导体需求将会快速上升,中国台湾很幸运地站在这个制高点,但也需布局未来10~20年,将优势拓展到其他产业,例如精准健康、电动车、低轨卫星等,以掌握关键优势。

吴政忠重申,台湾半导体产业是经过40年累积,制造管理及核心技术竞争力才是关键,且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台湾手中,半导体要“去台化”没这麽容易,他评估至少10年内不会有此问题。

怎样才算是“人才外流”?

此外专门研究人力资源的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也认为,台厂把台湾的员工外派到海外生产基地工作,但是台厂的总部还是在台湾,这并不能说是“人才外流”。相比之下,外商企业聘请很多台湾人工作,但这些外商跟台厂有竞争关係,这才是“人才外流”。

辛炳隆认为,人才走出台湾并不能简单认为是人才外流,要思考台积电的人才外派到美国厂,对台湾的台积电和半导体产业有没有帮助,关键在于两者是垂直分工的状态,而不是互相竞争的角色,那台湾人才走出去就是壮大台厂,反而可以带动台湾经济发展。

辛炳隆指出,台湾人才走出去不是坏事,但是那些留在台湾的人才,结果却是帮其他与台湾有竞争的国家的企业做贡献,这才是问题所在。而且高科技产业都有竞业条款,对商业机密进行保护,避免台积电的技术外溢到其他有竞争关系的外商,所以不必担心人才到海外就被挖角的问题。

鼓励台厂建立“回流制度”

辛炳隆表示,现在主流的思维不是把人才留在台湾,以台积电的案例来说,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建立“回流制度”,也就是让人才出去,还能够再回来,因为过去台商都没有这样的制度,导致人才出去就没办法再回来,反而留在当地的企业或是当地的外商公司。

辛炳隆分析,若是台积电有回流的制度,那就可以带回海外经验,对台积电有很大的效果,像是当年张忠谋就是带回来很多在美国工作的海外经验,若台湾人才是这样的流动,那就对台湾有好处,关键在于台湾有没有机制,让台湾人才再回来。

辛炳隆举例,早期台湾人到海外念书、就业,当地都会有青辅会留资料,保持密切联繫,这就是一种对海外人才库清楚掌握的方法,等到台湾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邀请人才回来,但是现在这种机制已经式微,导致人才出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这样就很可惜。

人才流动是正向发展

无独有偶,104 猎才招聘资深副总经理晋丽明认为,台积美国亚利桑那州厂备受瞩目,因为具有指标性,所以引发人才外流的疑虑,但是外派的人才只有 500 人,这只是一个个案,其实并不能说是人才外流,不需要过度忧心。

晋丽明表示,国际半导体大厂,无论是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的文化和领域都不一样,而且英特尔其实全世界都在挖角优秀人才,真的想要去英特尔的工程师可以直接过去,通常不会绕一圈从台积电美国厂跳过去,只是台积电太受关注,所以每一件事都被放大来审视。

晋丽明指出,新冠疫情趋缓,台湾人才自由流动,其实不只是半导体业,还有金融业、零组件、服务产业的人才外流需要被关注,但是台湾要跟全世界做生意,人才不可能不走出去,像是台厂全球布局,就一定会带动人才挪移,关键在于人才返乡,带回来的专业和力量的扩充。

鼓励年轻人接轨国际

晋丽明认为,台湾的问题不是人才外流,而是人才进不来的问题,其实不用担心人才外流,哪个国家人才不外流,美国、日本、南韩、中国的人才都是全世界流动,如果会对本国造成影响,那就是人才培育来不及,第二是根本没有人才挹注,所以才会导致供需不平衡。

晋丽明强调,台湾若是像新加坡一样,延揽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透过计画让国家需要的人才,藉由完善的制度、经济的发展,让人才进来台湾,何必担心人才外流,本来就是有进有出,反而要担心台湾年轻人只在乎小确幸,只愿意留在台湾,那才是国家的问题。

整体来说,台积电赴美设厂做为重要大事,成为全台湾人关注的焦点,但是人才外流并非单一议题,而人才流动能带来正向循环,台湾政府和厂商应该从培育人才、延揽人才、建立制度、开放政策,让人才能走出去、回得来,更能进得来,打造一个人才供需平衡的环境。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来源:综合自中央社、Technews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