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2021年全球十五大半导体设备厂商:美日占据11家,中国仅1家上榜!市场需求旺盛,但供应受限 近日,芯智讯根据各半导体设备公司财报及相关公开数据,整理了2021年自然年度(2021年1-12月)全球前15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销售数据及排名显示,美国应用材料以241.72亿美元的收入排名第一,光刻机大厂荷兰ASML以217.75亿美元排名第二,之后的前五厂商分别为日本东京电子(172.78亿美元)、美国泛林集团(165.24亿美元)、美国科磊(81.65亿美元)。2022年6月10日
业界 传台积电为尽快拿到设备“加价下单”! 4月19日消息,由于各大晶圆厂商新建晶圆厂所需的关键设备交期持续拉长,有市场传闻指出,台积电已多次派高层直接与设备供应商谈判,甚至以“加价购买”模式下单,以提早拿到设备。2022年4月19日
业界 创疆投资收购LPE被否决后,意大利政府再度否决一起中资半导体收购案 11月24日消息,昨日晚间,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盛机电”)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大厂应用材料公司的子公司“应用材料香港”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后者在意大利的丝网印刷设备业务的计划,遭到了意大利政府的否决。2021年11月24日
业界 晶圆代工厂扩产涨价效应凸显,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商市场持续升温 近期,芯片订单塞爆晶圆代工厂产能,带动联电、世界先进与龙头台积电涨价之声不断,晶圆代工价格已喊涨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而如此晶圆代工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市场的爆发,也使得着两个领域的从业企业进一步受惠。2021年9月2日
业界 晶盛机电宣布与应用材料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拟以1.2亿美元收购应用材料相关资产 7月30日晚间,晶盛机电发布公告称,拟与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大厂应用材料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晶盛机电持股65%,应用材料持股35%。与此同时,合资公司科盛装备拟合计出资1.2美元收购应用材料公司旗下位于意大利的丝网印刷设备业务、位于新加坡的晶片检测设备业务以及上述业务在中国的资产(以下简称“标的业务”)。2021年7月31日
业界 28nm设备被禁亦真亦假 上周末,一则“台积电南京扩产受阻、28nm半导体设备被卡脖子”的消息在网上盛传。而AI财经社从几位行业核心人士处获悉,这条信息并未从可信渠道获得证实,应该是一则假消息,但情况也比较复杂。2021年6月25日
业界 新思科技及应用材料助力,台积电3nm明年下半年量产 6月18日消息,台积电目前正在积极推进3nm制程工艺的开发,预计将在2022年下半年量产。昨日,台积电重要合作伙伴——应用材料、新思科技同步发布了针对最新的3nm制程技术创新性的进展,为台积电3nm的顺利量产提供助力。2021年6月18日
业界 半导体设备大厂应用材料第二财季营收55.82亿美元,同比大增41% 5月21日消息,美国半导体设备大厂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Inc.)于美国当地时间周四(5月20日)盘后公布了2021会计年度第2季(截至2021年5月2日为止)财报:营收年增41 %(季增8%)至55.8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非依照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non-GAAP)经调整后每股稀释盈余年增83%至史上最高的1.63美元。2021年5月21日
业界 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TOP15:美日企业占比超6成,中国仅一家上榜! 3月25日消息,根据日本媒体电子设备产业新闻报道,美国半导体产业调查公司VLSI Research公布了2020年全球TOP15半导体设备厂商销售额排行榜。根据该榜单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18%,达到924亿美元(约人民币6048.6亿元),这也反应了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的数字化进程发展迅速,推动了对于半导体芯片的旺盛需求,进而刺激了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强劲增长。2021年3月25日
业界 未获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应用材料35亿美元收购日本国际电气或将告吹 当地时间3月22日早晨,美国半导体巨头应用材料发布公告称,由于未能及时取得监管批准,公司拟定以35亿美元从私募股权公司KKR收购日本国际电气(Kokusai Electric)的交易很大概率将告吹。2021年3月23日
业界 50亿美元设备及材料出口待批!中芯国际的美国供应商正努力获取许可证 3月5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消息人士称,随着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蔓延,美国政府批准Lam Research Corp(泛林集团)和Applied Materials Inc.(应用材料)等美国公司向中芯国际出售芯片制造设备的许可审批进展依旧缓慢。2021年3月5日
业界 传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或将于上海建合资工厂! 据国内多家媒体报导称,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应用材料有可能在上海临港区建设合资工厂,目前还在讨论,尚未最终确定。知情人士介绍称:“应用材料此举主要是为了预防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影响他们在中国的收入。”2020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