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汽车电子 2030年全球车用碳化硅功率模组市场规模将暴增1697% 11月25日消息,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车用功率模组(Power Module,PM)市场逐年扩大,2030 年市场规模预估将暴增4.6 倍,2030 年采用碳化矽(SiC)制功率半导体的SiC-PM 市场规模预估将飙增17 倍,超越采用矽(Si)制功率半导体的Si-PM 市场。2021年11月25日
业界 合肥露笑半导体一期进入正式投产阶段 11月7日晚间,露笑科技发布公告称,合肥露笑半导体一期已完成主要设备的安装调试,进入正式投产阶段。后续公司会根据市场订单情况及一期投产情况完成产能的进一步扩张。碳化硅项目的建成投产使公司实现国内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片的突破,配合下游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新能源等市场的巨大需求,未来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2021年11月8日
业界 安森美完成对碳化硅生产商GT Advanced Technologies的收购 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厂商安森美 ( ON ) 于美国当地时间 11 月 1 日宣布已完成对碳化硅 ( SiC ) 生产商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 以下简称“GTAT” ) 的收购。此收购增强安森美确保和增加 SiC 供应的能力。2021年11月2日
业界 2023年全球化合物半导体月产能将突破1000万片 10月13日消息,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 )近日对外表示,全球疫情蔓延下,半导体供应链一度受影响,疫情后汽车电子产品不断提升的需求即将复苏。全球功率暨化合物半导体元件晶圆厂月产能2023年有望首次攀至千万片晶圆大关,达1024万片/月(8 吋晶圆),并于2024 年持续增长至1060万片/月。2021年10月13日
业界 Cree正式更名为Wolfspeed,标志着向强大的全球性半导体企业成功转型 2021年10月8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讯 – 在经过了长达四年的彻底转型,包括剥离掉原先占比三分之二的业务,并重新定位公司的总体核心战略,作为碳化硅(SiC)技术和制造全球领先企业的 Wolfspeed, Inc.(NYSE: WOLF)正式宣布成立了。公司之前名称是 Cree, Inc.(Nasdaq: CREE)。公司在正式启用新的名称之后,将开展一系列、多渠道、整合市场营销活动。2021年10月8日
业界 广汽资本投资碳化硅技术厂商上海瀚薪科技 9月26日消息,据企查查资料显示,9月24日上海瀚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瀚薪”)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广汽资本关联公司广东广祺瑞薪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广汽资本)等为股东,其中广汽资本占股3.096%。同时注册资本由1.6亿增至1.92亿元。2021年9月26日
业界 碳化硅功率器件厂商基本半导体完成C1轮融资 9月17日,碳化硅功率器件厂商——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本半导体”)完成C1轮融资,由现有股东博世创投、力合金控,以及新股东松禾资本、佳银基金、中美绿色基金、厚土资本等机构联合投资。本轮融资将继续用于加速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2021年9月18日
业界 国产碳化硅功率器件设计及方案商派恩杰半导体再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 9月15日消息,据碳化硅功率器件设计及方案商派恩杰半导体(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恩杰)官方消息称,继创东方投资、天际资本后再获湖杉资本数千万Pre-A轮融资,本次融资资金将用于更高电压平台功率器件产品的研发和全球市场的布局。2021年9月15日
业界 山东天岳科创板IPO成功通过!碳化硅第一股来了 9月9日消息,据上交所披露公告显示,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天岳)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获上交所上市委员会通过。这也使得山东天岳正式成为了碳化硅第一股!2021年9月9日
业界 模拟晶圆代工龙头X-FAB与国产SiC功率器件供应商派恩杰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全球SiC产业发展 9月6日,模拟晶圆代工龙头企业X-FAB Silicon Foundries(“X-FAB”)和国产SiC功率器件供应商派恩杰联合对外宣布,双方就批量生产SiC晶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此前双方已经合作近三年时间。2021年9月6日
业界 安森美收购碳化硅厂商GTAT 8月26日消息,智能电源和传感技术的领先供应商安森美(onsemi)和碳化硅生产商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GTAT)今天宣布,他们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根据该协议,安森美将以 4.15 亿美元现金收购 GTAT。2021年8月26日
业界 环球晶圆董事长:目前在手订单超231.9亿元,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健康 8月24日消息,半导体硅晶圆大厂环球晶圆董事长徐秀兰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受益于半导体硅晶圆市场的旺盛需求,目前订单能见度非常高,不只今年下半年,明年、后年客户需求也相当稳健,并陆续签定长约,报价也较显著调涨。目前预收货款金额已超19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4.1亿元),在手订单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31.9亿元),不过这些订单并非一年出完,部分是3年长约。2021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