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英伟达将自研HBM Base Die:3nm制程,最快2027年试产

8月18日消息,据台媒《工商时报》报道称,人工智能(AI)芯片大厂英伟达已经启动下一代高带宽内存HBM底层芯片( Base Die)的自研计划,并且未来英伟达无论需要家供应商的HBM,其底层的逻辑芯片都将采用英伟达的自研方案,预计首款产品将使用3nm制程打造,最快将于2027年下半年开始试产。

目前在HBM市场上,SK海力士、三星、美光等头部供应商的HBM都搭载的是自己的基于DRAM制程的Base Die,但是随着进入到HBM4,传输速率提升到10Gbps以上,Base Die就需要使用先进的逻辑制程,生产也必须依靠如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包括12nm或更先进节点。

尽管相关供应链主导权目前仍掌握在SK海力士等头部DRAM厂商手中,但他们都已透露未来将导入晶圆代工等级的逻辑制程的Base Die进入到HBM当中,以提升产品性能与能耗比。

对此,市场人士指出,存储器厂商在复杂的Logic Base Die IP与ASIC设计能力方面相对较弱。 若HBM要整合UCIe接口与GPU、CPU连结,在Logic Base Die的设计上难度将大幅增加。 因此,英伟达将会自研HBM4所需的Logic Base Die的计划,这也被解读为抢攻ASIC市场的策略,也希望藉由NVLink Fusion开放架构平台来提供客户更多模块化选择,进一步强化对整体生态系的掌控优势。

目前,虽然英伟达积极布局,SK海力士也已经率先向主要客户提供新一代12层堆叠的HBM4样品,并已经结合先进的MR-MUF封装技术,容量可达36GB,带宽更高达每秒突破2TB,相较前一代HBM3E带宽提升超过60%,持续巩固其在AI存储器市场的领导地位。

但市场人士认为,此前很多客户为了避免过度受制于英伟达高昂的GPU成本,这才推动了面向AI的ASIC加速器市场逐渐蓬勃发展了起来。 所以,英伟达自研HBM Base Die,如果客户采用英伟达的AI解决方案,又会加大对于英伟达的依赖,因此接下来未必能获得业者青睐,有机会改变ASIC的发展态势。 因此,整体发展情况还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总体来说,随着英伟达拟自制HBM的Base Die计划的发展,以及SK海力士加速HBM4的量产,HBM4正迈向更高速、更高堆叠、更复杂封装整合的新局面。 HBM市场将迎来新一波的激烈竞争与产业变革。 在此变革中,台积电、三星等先进逻辑制程代工厂商都将会受益。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