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8月20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后续将进行外部同行专家评选、院士增选大会选举,选出新增选院士。
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于4月25日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
《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中指出,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
中国工程院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布局,制定了院士增选指南,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设置了主要用于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西部边远地区以及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候选人的增选名额。
为维护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标准,对候选人遵规守纪、学术学风、道德品行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把关。后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将继续积极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强化对候选人多方位审核,切实把好院士队伍“入口关”。
芯智讯发现,在此次公布的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中,有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博士,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国平等知名科技企业高管。此外,还有几位知名半导体企业技术专家:长江存储首席科学家霍宗亮、江丰电子首席技术官姚力军、飞腾信息首席技术官窦强。
霍宗亮
公开信息显示,霍宗亮,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现任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长控集团创新研究院院长。
2003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半导体研发领域,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三星电子半导体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2010年,在国家实施02专项之际,毅然回国,从事存储器新材料、新器件和可靠性机理研究。2018年,完成了我国首款32层三维闪存芯片开发,解决了我国三维闪存芯片“卡脖子”难题。历经十年攻关,实现了我国三维闪存芯片从64层追赶、128层并跑到232层领跑的跨越式发展,荣获全球闪存峰会“最具创新初创闪存企业”、“最具创新存储技术”等荣誉。培养了一支国内存储器领域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人才团队,积极推动国产装备与材料的协同攻关与应用验证,大幅提升了我国集成电路装备与材料的国产化替代水平,实现了我国高端存储芯片的自立自强。
霍宗亮还曾主持国家重大专项7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1件,发表文章136篇,出版专著2部。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银奖等奖项。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共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党代表。202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姚力军
公开信息显示,姚力军,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祖籍湖南益阳,1985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获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日本国广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作为全球掌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核心技术的著名专家,姚力军于2005年带领多名海外博士回国创业成立了江丰电子,并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专门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用超高纯度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打破了美国、日本等国际跨国公司的垄断格局,填补了国内空白。
姚力军先后荣获科技部突出贡献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出贡献奖、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浙江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宁波市科技创新一等奖等荣誉。
姚力军还先后获中国华侨华人百名创新创业奖、全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国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会长等荣誉。
为参与此次两院院士增选,2025年5月,姚力军辞去了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并相应辞去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近保留了公司首席技术官一职。
窦强
窦强,男,汉族,1973年5月生,山西阳泉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天津市交叉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飞腾造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产CPU研发还处于萌芽阶段,完全没有国外技术资料可作参考。面对自主核心芯片高度依赖进口的严峻困境,飞腾团队在危机与挑战中诞生。为了弥补我国在高端通用计算芯片领域的不足,窦强作为飞腾系列CPU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刻苦攻关,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攻克了包括高性能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处理器内生安全架构、设计与工艺协同优化等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飞腾团队已研制出涵盖高性能服务器CPU、高效能桌面CPU、高端嵌入式CPU及飞腾套片在内的10余款量产芯片,全面提升了我国在通用计算领域的自主技术水平,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在窦强的引领下,飞腾系列CPU为千行百业信息化转型注入了澎湃动能,广泛应用于政务办公、金融、电信、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关键行业,芯片累计部署超过800万片。飞腾CPU已联合超6500 家厂商,打造4600余种硬件方案,适配超60000款软件,兼容200万级移动 APP,构建了国内最庞大的信息产业生态,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算力底座。
两位39岁候选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布的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中,有两人39岁:来自浙江大学的刘一峰、来自苏州大学的王殳凹,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公开信息显示,刘一峰出生于1985年,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大数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数论、自守形式与代数几何。他曾获2017年美国斯隆研究奖、2018年SASTRA拉马努金奖。
王殳凹出生于1985年,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在核能放射化学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关于公布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将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
中国科学院
2025年8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