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魔法原子举办“原子双生”2025场景战略发布会,正式推出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并首次推出端到端“原子万象大模型”,展现了具身智能技术高效赋能工业、商业等场景的全新范式。魔法原子还宣布,启动“千景共创计划”,将围绕人形机器人落地,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
发布会上,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透露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预计今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
人形机器人产品新进展:加速进入工业、商业场景
发布会上,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机器人小麦回顾了过去一年的产品训练历程。据介绍,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早期采用经典控制路线,后期转到强化学习、模仿学习技术路线。人形机器人小麦的运动能力发展迅速,走路速度从0.3米/秒逐渐提升,目前持续跑步速度可以达到2米/秒。
目前,人形机器人小麦的走路和跑步姿态已经趋于仿人,并能够在奔跑状态下适应马路、跑道、草地、山坡等多种环境地形。据悉,人形机器人小麦已经报名参加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
2024年12月,魔法原子发布人形机器人实训视频。机器人小麦采用端到端技术,展示多场景服务案例,如交通疏导、导购等。吴长征介绍,机器人身高174厘米,具备视觉语言模型和灵巧手,能识别用户特征、预测偏好,提供服务。同场亮相的四足机器人具备情感交互和动态技能。
原子万象大模型首发:首发双模协同架构,百万级真实数据赋能
发布会上,魔法原子发布了公司首个具身智能大模型原子万象。魔法原子副总裁陈春玉介绍,原子万象创新性融合视觉语言大模型与动作专家系统,构建了行业领先的快慢双模协同架构。
基于动作专家模型的“快系统”快速适应环境,多模态大模型的“慢系统”理解环境并规划任务。快慢双模协同实现人形机器人智能统一,深度耦合应用场景,实现自主规划和作业。
原子万象大模型深度理解场景,处理语言逻辑、视觉信息,模拟人类认知,推动智能体自主进化。
吴长征称,大模型是机器人智能进化的“引擎”,结合机器人可大幅提升智能化。魔法原子致力于打造自适应人形机器人,与追觅科技合作,利用真实数据优化模型,提升交互能力。
启动“千景共创计划” :拓展1000个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应用场景
吴长征在发布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只有“有用、好用、有人用”,才能发挥出其新质生产力价值,在落地场景中发展出真正的商业价值。人形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将持续驱动人形机器人的下一轮发展。
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已在追觅科技工厂实现工业制造应用,如物料搬运、产品检测等。人形机器人小麦在点胶工位提高效率和成功率。吴长征表示,选择家电制造领域因其多样性,旨在训练通用型机器人。小麦在商业场景如交通引导、餐饮服务等展现能力,并频繁亮相重要场合。魔法原子启动“千景共创计划”,拓展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光引001”项目曝光:四足机器人化身导盲犬 技术的终极使命是善意
在发布会结尾部分的彩蛋环节,魔法原子全新项目“光引001”正式曝光,基于四足机器人的多模态交互能力,魔法原子正在打造提升视障人士出行便利性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致力于让先进科技惠及特殊人群。
从发布会公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在户外环境中,四足机器人可灵活自适应平地、草地等多类地形。依靠超强的环境感知能力,魔法原子四足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复杂环境,在遇到障碍物、通过路口等复杂场景中,引导视障人士进行避让,并通过语音进行提醒。
四足机器人具备极强的视觉、语言全方位感知交互能力,在货柜前,四足机器人可以引导视障人士挑选饮料;探测到附近有评分较高的甜品店,四足机器人还能基于智慧互联功能,帮助她下单一份草莓慕斯,并且进行扫码支付。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必须向善。在这里,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化为了温暖的力量”,在吴长征看来,技术的终极使命不仅在于提升工作的效能与产品的智能,更在于向社会传递善意,魔法原子希望通过智能化技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多帮助,践行高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