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9月18日,英伟达(NVIDIA)宣布将投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同时,英伟达和英特尔公司联合宣布将合作开发多代定制数据中心和PC产品,以加速超大规模、企业和消费市场的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
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并重塑计算堆栈的每一层——从芯片到系统再到软件。这种重塑的核心是 NVIDIA 的 CUDA 架构,这一历史性合作将 NVIDIA 的 AI 和加速计算堆栈与英特尔的 CPU 和庞大的 x86 生态系统紧密结合,这是两个世界级平台的融合。我们将共同扩展我们的生态系统,为下一个计算时代奠定基础。”
陈立武表示:“几十年来,英特尔的 x86 架构一直是现代计算的基础——我们正在整个产品组合中进行创新,以支持未来的工作负载。英特尔领先的数据中心和客户端计算平台,结合我们的工艺技术、制造和先进封装能力,将补充英伟达在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方面的领先地位,为行业带来新的突破。我们感谢 Jensen 和 NVIDIA 团队对我们的投资给予我们的信任,并期待着我们为客户创新和发展业务的未来工作。”
△对于此次双方的携手,英特尔CEO陈立武(Lip-Bu Tan)还在X平台上晒出了自己与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的合影。
受该消息的影响,英特尔股价于当地时间9月18日盘中一度大涨近30%,收盘涨幅收窄至22.77%,收于30.57美元/股,市值回到了1427.70亿美元。英伟达股价收盘上涨3.49%,收于176.24美元/股。相比之下,AMD股价开盘一度大跌近6%,最终收盘跌幅收窄至0.78%。
英伟达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宣布,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收购价投资50亿美元购买英特尔普通股。根据预计,在英特尔向英伟达发行新股完成该投资交易后,英伟达可能将持有英特尔约4%或更多的股份。
在此之前的8月19日,软银宣布以每股 23 美元的价格对英特尔普通股进行 20 亿美元的投资。随后在8月2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利用89亿美元的“芯片法案”的补贴资金,以每股 20.47 美元的价格购买 4.333 亿股英特尔普通股,相当于英特尔公司 9.9% 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从英伟达入股英特尔的价格来看,高于美国政府软银的入股价,但低于英特尔美股9月17日24.90美元的收盘价。
英伟达对于英特尔的投资也必须遵守惯例成交条件,包括所需的监管批准。
对于英特尔来说,英伟达这笔50亿美元的投资,再加上之前软银、美国政府的投资,以及出售Altera的51%股权所回笼的资金,将有助于英特尔彻底摆脱自去年8月以来所爆发的财务危机,同时能够支持英特尔的制造业务的继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业内盛传台积电、英伟达等将组团入股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之时,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曾公开否认。
现在看来,至少在今年7月,黄仁勋赴美国白宫与特朗普会面交谈,以获取H20对华出口许可证的同时,有可能特朗普就已经与黄仁勋讨论了关于英伟达对英特尔投资及加强合作的议题。
可能也正是在有了英伟达的承诺之后,特朗普随即在一个月后就实施了对于英特尔的投资,这样可以确保其对于英特尔的投资稳赚不赔。因为英特尔目前并不仅仅缺资金,其被特朗普政府看重的晶圆制造业务更缺的是像英伟达这样的大客户的订单,这对于特朗普政府加强美国芯片制造的布局,至关重要。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英特尔与英伟达的新合作伙伴关系是美国高科技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过,在随后的关于此次双方交易合作的电话会议上,黄仁勋否认了美国政府参与了其中。但他表示,他将此事告诉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时,他非常兴奋。
据称,英伟达与英特尔至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在讨论 CPU 合作伙伴关系——这远在陈立武今年3月接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之前。
黄仁勋说,英伟达对英特尔的投资是对英特尔未来的一次重大信任投票。
英伟达与英特尔展开深度合作,AMD和台积电很受伤
在宣布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的同时,英伟达还宣布与英特尔合作开发多代定制数据中心和PC产品。
1、数据中心产品合作
在数据中心市场,英特尔将构建由英伟达定制的 x86 CPU,英伟达将会将该X86 CPU其集成到其 AI 基础设施平台中并向市场提供。两家公司还将专注于使用 NVIDIA NVLink 无缝连接英伟达和英特尔架构——将 英伟达的 AI 和加速计算的优势与英特尔领先的 CPU 技术和 x86 生态系统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尖端解决方案。
此前英伟达推出面向数据中心市场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当中的CPU都是基于其自研的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比如GB200、GB300系列,在整合了两颗英伟达GPU的同时,还整合了一颗Grace CPU,这样才组成了完全基于英伟达解决方案的AI服务器的最为关键的组件。
但是,在目前的通用服务器市场,X86 CPU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80%。即使是在AI服务器领域,X86 CPU也依然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ell′Oro Group 最新报告,即使在英伟达GB200/GB300的强推之下,在今年第二季出货的服务器当中,基于Arm CPU的服务器的市场的份额仍只有25%。
另外,根据TOP500组织今年6月公布全球超算TOP500性能榜单当中,英特尔CPU仍是最多数系统的选择,占据了294 台,AMD则有173台超算上榜。基于英伟达处理器的系统目前在榜单上出现了13 台,另有9 台系统使用其他Arm 架构CPU,还有6 台使用IBM Power9 或中国的Sunway 架构等其他处理器。
显然,对于英伟达来说,虽然目前其在AI服务器市场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但这个优势还是来源于其AI GPU,而非Grace CPU。英伟达想要进一步提升基于其解决方案的AI服务器的渗透率,甚至是无缝替代传统的服务器,就需要X86 CPU的助力。
由于目前AMD是英伟达在AI GPU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而英特尔的Gaudi AI ASIC在云端AI芯片市场的存在感较低,同时在基于X86 CPU的服务器市场,英特尔的份额也正在持续被AMD蚕食(根据Mercury Research数据,在2025年一季度,AMD在x86服务器CPU市场的收入份额达到了39.4%),因此英伟达和英特尔双方在服务器市场自然也就有了可以合作的基础。
对于英特尔来说,与英伟达在服务器领域的合作,有助于英特尔提升在AI服务器CPU市场的市占率,并且压制Arm服务器CPU的增长态势。
需要指出的是,双方在服务器产品的合作方面,英伟达将会占据主导地位,英特尔只是提供定制的x86 CPU,核心的GPU以及所采用的互联技术(NVLink)都是英伟达的。
虽然英伟达与英特尔在服务器CPU上达成合作,但是英伟达并不会放弃自己原有的基于Arm CPU的解决方案。
英伟达向媒体证实,它仍然致力于其内部路线图上尚未公开披露的产品,这表明与英特尔合作的产品只会是对现有计划的补充。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未来将会同时提供基于自研的Arm CPU+GPU的AI服务器SoC和基于英特尔x86 CPU+英伟达GPU的AI服务器SoC两类产品。
2、PC产品合作
在PC市场,英特尔宣布将构建并向市场提供集成英伟达 RTX GPU 小芯片的 x86 片上系统 (SoC)。这些新的 x86 RTX SoC 将为需要集成世界级 CPU 和 GPU 的各种 PC 提供动力。
其实,英伟达自去年以来也在构建基于其 GB10 Grace Blackwell Superchip 芯片的个人超级电脑Project DIGITS,其集成了英伟达自己的Blackwell GPU,但是其中的Grace CPU则是由英伟达和联发科合作定制的,并且双方还计划将推出面向PC市场推出基于Arm CPU的AI PC处理器。
但是,在目前的PC市场,除了苹果自研的基于Arm架构的M系列处理器在其封闭的Mac OS生态当中取得了成功之外,其余的不论是高通还是其他的Arm PC芯片厂商在整个PC市场的份额仍然是非常的低。而这主要是由于X86在PC市场的数十年来所积累的生态优势所决定的,这并不是Arm PC能够轻易追赶的。
因此,对于英伟达来说,如果其希望进入PC市场并取得更大的成功,完全依靠自身的GPU优势以及先天不足的Grace CPU是非常困难的,有必要借助X86 CPU的优势。
但是,英伟达难以与AMD进行合作,因为AMD在PC处理器的集成GPU方面本身就有着较强的优势,并且在独立GPU市场,双方也是主要的竞争对手。
对于英特尔来说,虽然近年来英特尔在GPU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其PC处理器的集成GPU性能虽有持续增长,但是依然还是相对弱势,特别是在独立GPU市场,其在全球市场份额仍不足1%。
而且从整个PC处理器市场来看,近年来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也是持续被AMD蚕食。根据Mercury Research数据显示,在2025年一季度的X86 PC市场,AMD台式机CPU市场的收入份额达到创纪录的34.4%,AMD在移动端CPU市场的收入份额也达到了22.1%。
显然,英伟达与英特尔在PC市场也有着很大的可以合作的基础。英特尔在其x86 PC处理器当中集成英伟达的 RTX GPU 小芯片,有助于提升英特尔x86 PC处理器的集成GPU的性能,从而提供更好的图形处理能力,甚至是AI计算能力。
在电话会议上,黄仁勋也表示,将 RTX GPU 芯粒引入英特尔 SoC,这将带来比轻薄游戏笔记本电脑以及迷你 PC 和游戏掌机设备中的 AMD APU更具竞争力。
当然,双方合作的PC处理器只会作为英特尔对外提供的一个新的产品系列,英特尔也并不会放弃自己的集成GPU以及独立GPU业务,至少多了一个技术路线而已。即便与英伟达合作的 x86 RTX SoC在未来会侵蚀英特尔自己的x86 PC处理器,但是至少该芯片的CPU依然也是由英特尔主导,并且也换取了与英伟达在更高价值的服务器市场的合作。
3、潜在的合作收益将达500亿美元
假设英特尔为英伟达定制新的 Nvidia x86 CPU平台可以与 Grace CPU 一对一地Pin to Pin更换,那么预计每个 GB200 NVL72 等效机架将销售32个英伟达x86 CPU。
售价方面,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可以参考英特尔至强高端 CPU 的建议售价,例如 Xeon 6980P 和 Xeon 6972P,售价分别为 12,460 美元和 10,220 美元。
如果参考与 Grace CPU 具有相似核心数的产品,例如 Xeon 6740E 和 Xeon 6746E,RSP 分别为3,949美元和4,447美元。如果以颗CPU 4,000 至 8,000 美元来计算,每个 GB200 NVL72 等效机架可以为英特尔所带来的CPU的销售收入为 144,000美元 至 288,000美元。
如果使用英特尔过去 5 年毛利率的简单平均值约为42%,预计估计每个机架的实得毛利润约为 60,000 至 120,000 美元。
Seeking Alpha的分析师以此数据来估算,以 CoreWeave 目前正在宾夕法尼亚州建设的 300 MW 数据中心为例,这样一个规模的数据中心将需要 2500 个 Nvidia/Intel 系统机架(假设该系统功耗与GB200 NVL72一致),意味着可以为英特尔带来3.6亿至7.2亿美元的收入,毛利润约为1.51亿至3.02亿美元。从长远来看,英特尔的销售额可能会达到531亿美元,毛利润为175亿美元。
从PC市场来看,2024年全球PC(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出货量为2.627亿台。假设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的新SoC的目标是高端10%的细分市场,这相当于每年2600万台。英特尔的高端英特尔酷睿i7第14代CPU的建议售价约为415美元。按每年2600万台计算,带来的收入约为108亿美元,毛利润为45亿美元。这对英特尔和英伟达来说是一笔可观收入。
对于双方合作的潜在市场价值,黄仁勋在电话会议上也表示:“我们将从英特尔购买这些 CPU,然后我们将其连接到超级芯片中,然后成为我们的计算节点,然后集成到机架级 AI 超级计算机中。英伟达还将为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中出货的英特尔芯片提供 GPU 技术,这是一个服务不足的市场。这两项产品合作的潜在市场总价值 500 亿美元。”
“我们将成为英特尔 CPU 的非常大的客户,我们将成为英特尔处理器的 GPU 芯粒的大型供应商。”黄仁勋说。
4、潜在的代工合作
从目前双方公布的合作内容来看,虽然未公布相关产品具体的代工方及工艺节点,但是猜测英特尔向英伟达提供的定制的服务器CPU有可能会由英特尔代工,而最终的英伟达AI服务器SoC的封装则可能是由台积电来完成。当然,也不能排除制造和封装都由英特尔来完成的可能。
而英伟达向英特尔提供的RTX GPU 小芯片则可能还是由台积电代工,但是CPU可能还是英特尔自己制造(不排除交由台积电制造的可能,英特尔一直有部分CPU芯粒是交由台积电代工),而最终的封装则大概率是由英特尔自己来完成。
虽然此次英伟达与英特尔宣布的合作并未包括英特尔为英伟达芯片提供代工服务的合作,但是随着此次英伟达50亿美元的入股英特尔,以及双方未来在服务器和PC处理器上的合作的深入,双方非常有可能在晶圆代工领域也达成合作。
目前,英特尔正在积极推进其最新的Intel 18A制程的量产。根据英特尔的说法,目前Intel 18A的进展符合预期,在性能优化和良率提升方面持续取得稳步进展。首款基于Intel 18A的客户端处理器Panther Lake将按计划于今年推出。随后,面向服务器的 Clearwater Forest 也将会基于Intel 18A制造。
如果英特尔利用自家的这两款产品证明了Intel 18A的成功,那么将有望吸引第三方客户选择采用英特尔的尖端制程代工。而且,陈立武已经宣布,将更多资源集中于新一代的Intel 14A 制程上,并且针对关键客户的需求来重新设计Intel 14A,以确保其在拥有对台积电优势的同时,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以争取苹果和英伟达等重要客户。
另外,虽然在美国政府的要求和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台积电目前正在美国建设尖端制程晶圆厂,并且目已经为苹果、AMD等客户在美国本土生产4nm芯片,3nm晶圆厂也在建设当中,但是台积电最先进的制程的量产还是优先在中国台湾量产,台积电美国厂量产同等制程将会落后数年。
英特尔作为美国本土的唯一的尖端制程芯片制造商,相对于台积电来说,其最先进的制程一经量产,就能够快速的为客户在美国本土进行代工。这在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业,引导美国芯片设计企业在本土代工制造的背景下,可谓是一项优势。而且,现在美国政府又是英特尔的第一大股东,无疑有助于英特尔拿到本土客户的代工订单,如果英特尔能够在技术层面追平台积电,无疑将更具优势。
而随着此次英伟达50亿美元入股,以及未来双方在服务器和PC芯片上的深入合作,英伟达未来大概率会将一部分产品交由英特尔代工。对于英伟达来说,这一方面是基于商业考量。目前英伟达仅依赖于台积电代工,如果选择多供应商策略,不仅可以更好的保障供应链安全,也可以更好的议价;另一方面,这可能也有着必须要表态的“政治任务”的意味。
在电话会议上,也有记者提问了关于英伟达是否会将部分产品从台积电转移代英特尔代工的问题。对此,黄仁勋并未正面回应,仅表示“我们一直在评估英特尔的代工技术,我们将继续这样做,但今天,这个公告直接集中在这些定制 CPU 上。”
陈立武则表示,不排除英伟达使用“Intel Foundry”进行此次合作。
小结:
总结来看,此次英伟达对英特尔的投资以及双方宣布的合作,可谓是各取所需,优势互补,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利好,也符合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振兴美国芯片制造产业,拯救深陷“危机”的英特尔的策略。
然而,这对于AMD和台积电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特别是对于AMD来说,英伟达和英特尔在服务器和PC产品上的合作,必然会加剧这两家厂商与AMD之间的竞争。一旦英伟达和英伟达合作的产品在服务器或PC市场获得成功,将必然会侵蚀AMD现有的市场份额。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英伟达和英特尔在服务器和PC产品上的合作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双方也未公布具体时间表以及任何产品规格信息,可能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上市,并对AMD产生影响。
对于台积电来说,英伟达和英特尔的此次携手,对其影响相对较小。毕竟,目前双方的合作并未包括代工方面的合作。英伟达自从与三星分手后,其几乎所有的新产品都在台积电代工,英伟达与台积电之间的合作也非常的默契和顺利。同时,台积电也在持续扩大在美国为英伟达等客户提供代工服务的能力。
所以,如果排除政治因素的干扰,除非英特尔在尖端制程工艺上实现了对台积电的超越,否则很难从台积电手中抢下大的订单。但是,在特朗普政府的任期内,相关政治因素的影响恐怕是难以排除的,毕竟现在英特尔已经成了美国政府的“亲儿子”,海外代工订单不好拿,自家企业订单的总是要拿一些的。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