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nm、10核,联想自研处理器成了?

图片

2025年5月8日晚间,联想以 “让 AI 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为主题举办了“联想天禧 AI 生态春季新品超能之夜”,正式在国内推出了一系列新品,其中包括YOGA Pad Pro 14.5 AI 元启版平板电脑,售价4999元起。而根据最新的爆料显示,这款平板电脑似乎搭载的是联想自研的5nm处理器。

虽然联想在发布会上并未公布YOGA Pad Pro 14.5 AI 元启版平板电脑采用的是哪款处理器,但是据微博上的数码博主在发布会现场拍摄的设备信息照片显示,该平板电脑搭载的处理器型号为SS1101,基于CPU基于Arm架构,拥有2+2+3+3的十核心配置,主频最高3.29GHz,GPU是Arm Immortalis G720。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8月,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接受采访时就曾首度公开表示,“不排除自研芯片的可能,也不排除合作的可能。”

2022年1月26日,联想集团正式成立了专门从事芯片研发的全资子公司——鼎道智芯(上海)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道智芯”),注册资本为3亿元,并将内部的芯片设计团队注入了该子公司。鼎道智芯法定代表人贾朝晖也是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IDG消费业务?&领先创新中心总经理。

2022年9月,业内就曾有传闻称,联想集团旗下芯片设计公司鼎道智芯研发的5nm芯片已回片,并成功点亮,接下来将会进行相关功能性测试,随后会导入量产。当时就有知情人士透露,联想的这个芯片团队规模已经超过三百人,并研已经发了2年之久,“这款芯片是专门针对平板电脑应用而设计的。”

因此,外界猜测,联想 YOGA Pad Pro 14.5 AI 元启版 上所搭载的神秘处理器,很可能就是之前曝光的​鼎道智芯研发的针对平板电脑的5nm芯片。

需要指出的是,联想 YOGA Pad Pro 14.5 AI 元启版定位 “原生 AI 大平板” ,搭载了端侧 DeepSeek 大模型,支持全局 AI 能力,可实现图文内容的智能处理。因此,对于处理器的性能必然有着较高的要求,用上5nm的先进制程工艺也就不奇怪了。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的全球平板电脑市场,联想以1042.6万台的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如果以这个出货量来看,联想自研的5nm芯片即便是全部应用到今年的所有平板电脑产品上,可能也仍然是要亏钱。不过,对于这一点,联想之前应该就已经有预计到。而研发平板电脑处理器很可能也是为了后续自研手机芯片、Arm PC芯片做准备。

联想的半导体产业链投资布局

除了亲自下场研发芯片之外,联想还一直通过投资来围绕半导体产业链来进行布局。

资料显示,联想集团旗下的两达投资公司——联想创投、联想之星已经累计投资了数十家半导体产业链公司。

比如,联想创投投资的芯片公司就包括了比亚迪半导体、昂瑞微电子、寒武纪、思特威、飞腾、锐思智芯、京微齐力、中科物栖、芯驰、杰华特、驭光光电、后摩智能、微纳核芯、华兴集成电路、沐曦集成电路、中科海光、中科鉴芯、伴芯、此芯科技、黑芝麻智能、睿思芯科、摩尔线程、芯科集成、新声半导体、益思芯科技等。

联想之星则投资了思必驰、爱芯元智、微纳芯等半导体相关厂商。此前还有投资超摩科技、灵明光子、驭光科技、搏升光电、思澈科技,不过目前已经退出。

此外,联想集团大股东——联想控股旗下的君联资本也投资了很多的芯片公司,包括展讯通信、谱瑞科技、富瀚微、奕斯伟、艾派克微电子、昆仑芯、地平线等。

联想“造芯”背后的往事

上个世纪80年代,联想成立之后,在中科院倪光南院士的带领下,联想式汉卡研发成功并实现了产品化,成为了联想公司创业阶段的主要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了成功。

1989年初,在倪光南带领的研发团队的努力下,联想公司又先后推出了4款新产品,其中就包括之后影响深远的联想主板和联想Q286微机,并迅速在市场上拿到了大批订单。

在联想主板和联想Q286微机等一系列自研产品在市场获得成功之后,倪光南愈发坚定了走自主研发之路。

1992年,联想在总工倪光南的牵头下也开始进军交换机市场,研发自己的交换机产品。1994年,联想自主研发的首款交换机LEX大获成功(可以支持5000个用户),并且在市场上确定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但是随后,联想交换机业务部门遭遇了资金问题,在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柳传志放弃了对于交换机业务的支持,将更多精力转向了PC市场,最终导致该业务的死亡。而与此同时,华为的可容纳10000用户的C?&C08万门机项目则得到了任正非的全力支持,产品上市后,横扫中国电信市场,为华为日后在电信市场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样还是在1994年,柳传志还扼杀了另一个“自主研发”项目。1994年,倪光南在联想领导层参与下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芯片设计中心(“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的意向,准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倪光南对这项被称为“中国芯”的工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却被柳传志当场泼冷水:“有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有钱”。最后此项目在即将开张之前夭折。

至此,倪光南主导的“技工贸”路线在与柳传志主导的“贸工技”路线之争的矛盾全面爆发。最终结果是倪光南出局,柳传志带领下的联想全面转向的了“贸工技”路线。

近年来,随着中兴事件、中美贸易战、华为被禁事件的爆发,卡脖子的“芯片”备受全民关注。而早年放弃了“技工贸”,走“贸工技”路线的联想则成了众多网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很多网友认为,如果当初联想坚持走倪光南主张的“技工贸”路线,很可能早就做出了自己的核心处理器,联想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版的英特尔”,再不济也至少也能够有助于提升在核心芯片上的自主可控能力。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当时联想的体量有限,利润也有限,难以承载在芯片研发上的持续的巨额投入。虽然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但从全球来看,销量有限。直到2013年,联想电脑的销量才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如果当时就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到研发芯片上,而不是先利用成本及制造上的优势占领市场,也就没有今天联想在PC市场的地位。更何况当时在PC市场还有英特尔、IBM等众多强大的处理器厂商,如果联想因为自研处理器,被国外断供,那么联想可能当时就走向了没落,没有机会发展壮大。

当然,以上的种种都只是“事后诸葛亮”的假设。没有人能够断定当时联想研发芯片就一定会成功或者失败,因为这当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的联想,在通过“贸工技”路线发展壮大之后,重新开始发力“核心技术”,还是值得肯定的。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