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中国疫情的控制是靠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实现的,人工智能并未起到太大作用!

7月9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在上午的论坛环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美国国家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双料外籍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等多位大咖围绕人工智能助力“科技战疫”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虽然目前新冠疫情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控制,但是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经有近千万人感染,近50万人死亡,经济严重衰退,金融波动,人类确实面临巨大的挑战。

不少嘉宾认为,在中国“战疫”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成为了一个亮点。在抗疫过程中,从资源调配、追踪、追溯,到我们现在用的安全码等等,这些背后都有着人工智能的助力。不过,张文宏教授则表示,这次中国疫情的控制是靠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实现的,人工智能并未起到太大作用!虽然,随着疫情防控发展,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在资源调配等方面,但是并没有全面改变物资调配面临的各种困难局面。

以下为论坛实录:

朱民:疫情其实严重冲击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全球近千万人感染,近50万人死亡,经济严重衰退,金融波动,人类确实面临巨大的挑战。

但是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变成一个亮点。在抗疫过程中,从资源调配、追踪、追索,到我们现在用的安全码等等,这一切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世界越来越形成共识,当人类的工作生活逐渐从线下移到线上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线上办公,线上居家生活,线上娱乐、线上消费、线上会议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给未来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空。

主持人黄伟:透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很多亮点都被激活了。

中央决定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会加快5G布点,中国现在已经有5000万5G用户,居世界第一。工信部在加强工业互联网布点,今年年底IPV6节点会超过美国,建设10个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10万个工业APP,把我们的设备全部连到网上。这个基础设施完成之后,剩下就是企业用什么商业模式落地,制造业怎么转型,社会怎么转型?在过程中,科学家如何加入这个庞大的基础设施队伍,政府和企业怎么合作,市场怎么响应政策?所有一切都需要来讨论。

朱民:在这个时点上,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非常有远见,顶着疫情压力,把全球人工智能精英集中起来开这个大会,探讨我们共同的未来。人工智能大潮正在到来,这是毫无异议的。

黄伟:非常谢谢朱民先生,接下来朱民先生将会在舞台上组织一场非常重要的跨界讨论,我们将会邀请清华大学沈向洋教授将会在线上参与,同时现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先生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主任,有请两位。

这一节是“AI·智见未来”,请来当下最红最热的专家参加我们的讨论,说说他们看到的人工智能的未来在哪里。不用多介绍了,张文宏教授是抗疫英雄,在抗疫挽救生命、科普科研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陈校长是同济大学校长,是我们国家顶级复杂系统的优化研究自动化专家。沈向洋是美国工程学院院士,之前曾经是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曾经管理过超过1500名科学家,长期在科学前沿。这个组合是非常有意思的。从张主任开始,疫情中人工智能发挥了什么作用?未来公共建设人工智能还能发挥什么作用?人工智能能帮你预测疫情会发展成怎么样吗?

张文宏:谢谢朱老师,谢谢各位专家。今天在会场里有很多人工智能专家,我可能是唯一一个用户。现在大家对人工智能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但是从这次疫情开始到现在为止,我个人的感觉它仅仅是个起点。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当中,我们用的全部是人工。

上海援鄂医疗队在去武汉之始,我们就非常希望人工智能最好已经是遍布全国了,让我们知道武汉缺什么,知道那里有什么、缺什么,让我们迅速的给予调配,比如口罩、防护服,包括尿裤,包括呼吸机。但是什么数据都没有。这时候我们最希望我们一到病房所有东西都在那里了,但是事实上不是。是一辆辆车从上海开过去,把最紧缺的医疗物资送到前线。后来,从人工智能参与到物资的调配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将来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强大的物资调配能力。

朱民:后来,随着疫情防控发展,人工智能在资源调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张文宏:后来迅速进来了,但是并没有全面改变这种局面。

朱民:您是建议李强书记从现在开始就建立好智能调配的医疗资源的系统,是这个意思吗?

张文宏:是的,医疗资源调配系统非常重要。另外一点我们也做得非常好。今天,在会场里里有国外企业的老总问我,上海真的没有新冠肺炎病人了吗?他问我上海怎么做到的?我说这里人工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次疫情防控,中国进行了一个完全的封闭。社区封闭后有大量事情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去做。封闭之后整个城市怎么运行,人民怎么生活、怎么医疗,怎么维持1-2个月的城市正常运转。这次,人工智能帮助政府做到了智能化管理。

陈杰:大学流动人口非常多,同济大学有4万多学生,而且来自各个地方,甚至来自世界各国,怎么防控?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信息做了一个自主识别系统和信息系统,来管理五六万教职员工师生的信息,他们每天的情况都可以准确反映在学校信息平台上。

为确保学校有序复学,我们跟踪每个学生每一天的踪迹,在学校几个大门口设立了智能识别系统,进门之前先人脸识别一下,确认能进还是不能进。同时,为了减少矛盾,如果不能进,会马上显示理由,第一你可能重点地区来的,第二在上海没有隔离14天,第三体温超过37.3,第四不是同济教职工、学生就不能进去。这是现实防疫当中做的事。

对于复杂系统来说,未来世界应该是将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空间有效连接而构成的新的信息物理系统,其中,人工智能帮助人类拓展了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认识世界的范围,也拓展了人类的思维。对于未来社会经济以及我们通常的工业系统、社会系统、出行系统、城市管理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但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社会,而且帮助我们拓展人类的思维。那么从国际来看,在这次疫情当中有哪些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特别突出?

沈向阳:现在我在西雅图家里和大家连线。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讲一下人工智能对于医疗健康的机会。发展人工智能是真正造福人类的,我之前在微软公司在研究院很多年,最近这些年推出了几个项目,真正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最近的疫情让人工智能真正有机会应用到很多方面,今天我简单介绍四个方面:

第一,人工智能加速推进预防诊断治疗相关科学研究,特别是疗程手段的突破。

第二,从全球卫生健康、流行病学这些数据里提取发现数据洞察,从而将它的特征、变化、趋势、传播直观立体展现出来,及时分享给在场的、甚至全球各地的医生,大家能够一起看到怎么去应对健康的风险。

第三,疫情必须要有一些新的手段,特别是远程协作可以让我们更好推动医疗资源的平等分享,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帮助更多人,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包括对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四,基础研究方面包括要做更多基础,隐私保护、标准化、操作性让医疗安全、高效、可靠的分享。今天不仅仅是中国公司、美国公司很多其他的全球的公司都在做。

我想强调一件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人工智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数据的问题,特别是应对疫情必须要做到。怎么早发现,怎么早预警,怎么早诊断。未来我们可以做到秒级画像,分钟预警,小时诊断,采集数据,打通数据,分析数据全部弄在一起,这样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朱民:你提到的数据特别重要,这次中央新基建5G 云 大数据 工业互联网等等,是一个系统。这一届题目是智见未来,用各位智慧见到未来。张主任,关于建立一个科技未来的公共卫生系统,人在里面发挥什么作用?

张文宏:我先给大家泼个冷水。人工智能今天如日中天,也有很多国际一流的老总今天在这里发言,但是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这次中国疫情的控制是靠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实现的。这次疫情之后,我们需要反思,将来人工智能可以如何改善城市管理,包括加快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预警速度。这里面就有几个网络数据的问题:一是疾控公共卫生的数据,还有一个是真实世界的数据,真实世界的数据能够加快吗?医疗机构领域数据现在都是散的,医疗机构的数据如何第一时间汇聚到大数据平台?这次新冠CT表现和以前的流感、其他肺炎完全不一样,人工智能如果在去年12月初就看到了大量肺部CT图片,数据会提出警报。

还有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的运用。医疗和公卫两个网络都离不开大数据。作为医生,我很不愿意大数据把我给替代掉,我也很不愿意大数据往那里一放,X光片就不要了。很多人把数据一输进去就给你处方了,这一点我认为还做不到。如何把线上数据和线下数据融合预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点人工智能能发挥很大作用。包括今天多少个航班进来,所在国家的疫情如何,我的医疗资源要增加到什么程度,我这个城市不能抵抗,我的床位数保留多少,我不能抵抗,这些都应该有真实的数据。今天我们的防控是熔断式的,熔断就不能人工智能。将来的数据应该是真实世界的数据,非常期待线上线下的数据结合,医生也不会失业。

朱民:我要代表所有人感谢你,你是以医生的真诚和坦率给我们提了个醒。虽然疫情中人工智能发挥了很多作用,但是根本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和政府管理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过,预见未来的时候人工智能会发挥很大作用,核心的核心是打破数据孤岛。数据是资源,我们进入数据时代,未来掌握数据才能真正掌握未来。这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

陈校长您是做复杂系统的,更多是做物理世界还是社会系统的?因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是活在一个复杂系统里,单纯人工智能解决单维的任务已经不足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包括医疗系统。所以复杂系统的智能化在未来有无限的前景,在您看来,未来会怎么样?

人工智能对未来带来的机遇,我还是接着张医生所说的数据问题。我个人觉得现在很多数据,在防疫和医疗卫生方面人工智能还没有完全用上。现在很多数据包括一些数据的学习方法,还是基于质量比较高、有标识性的数据,我们所获取的不同时空的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的融合、处理以及怎么样面对数据加起来的涌现现象,是我们面对的问题。大量的数据真假难辨,怎么整合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从传统的深度学习向强化学习、向迁移学习向未来进化学习的转移,这样的物理系统怎么样用信息系统把物理系统和人类系统结合起来?未来最难的是人和机器怎么样能共融?这是未来难度最大的,人在其中是一个操作者,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怎么结合起来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命题,今后的世界机器和人将发挥各自的作用。

朱民:沈向洋,你看到人工智能的未来在哪里?

沈向洋:人工智能再向前发展我讲三个方面:第一,接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从感知重大进展向认知的变化。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深度学习的工作,像计算机视觉、云识别已经进展非常大了,剩下来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非常早期的事情。

第二,是交互的问题。在计算机没有出现之前,人的交互主要是人人交互,后来计算机出来之后就变成了人机交互。未来发展最激动人心的、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人和AI的交互,未来AI的人口可能远远超过世界上的人口数量,给我们带来很多巨大的问题。

第三,所谓通用人工智能,最终要解决的还是常识的问题,要把常识这件事建模理解,否则没有真正的人工智能。

朱民:真是智见未来,真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讨论。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忍痛停下来这个讨论。从讨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之后人工智能大潮将会到来,和以前相比会有结构性的变化。以前人工智能是单向2C是消费者的,现在会更多走向2B,向制造业、产业,更多会走向2S走向社会,这是一个极其宏大的场景会远远超过以前已有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三位杰出的演讲者,谢谢大家。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